Moral vs. morale

Moral 可當形容詞和名詞用。用作形容詞時,moral 意為「道德 (上) 的;講道德的,品性端正的;道義上的,精神上的」,如 I refused the request on moral grounds. (基於道德上的考量,我拒絕了這項請求);It’s not my moral obligation to tell you what I want to do. (我沒有道義上的責任要告訴你我想做什麼);Mary’s a very moral woman. (瑪麗是個品行極為端正的女性 / 瑪麗是個很講究道德的女性);They will give us moral support. (他們會給我們精神支持)。
閱讀全文

Once bitten, twice shy

Once bitten, twice shy 意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上一次當,學一次乖」,首次出現在 1800 年代中期,其中 twice 是「兩次」的意思,也就是被咬的那一次以及接下來的某個第二次。這個成語可能指字面意思「一次被咬 (實際被咬了一口),下次或第二次膽小」,但大多用來表示上述的比喻意思。總之,無論是被咬或上當,當事人都不希望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Once bitten, twice shy 被認為是伊索所創,但它其實跟《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無關,它只是其中一則故事《狗與狼》(The Dog and the Wolf) 的寓意 (moral)。這個故事於 1400 年代首次被英國出版商威廉‧卡克斯頓 (William Caxton) 譯成英文。英文有許多諺語和成語源自《伊索寓言》,包括 Don’t 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 (別高興得太早)、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後行) 和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誠實才是上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