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sy, tomboy

Sissy 的中文意思就是「娘炮;娘娘腔」,但無論英文或中文,它們都是貶抑詞、冒犯語,所以在使用上必須謹慎小心,如 To my dad, people who taught at colleges and people who wore ties were ‘sissies’ - all of them. (The New Yorker) (對我父親而言,在大學教書及戴領帶的人都是「娘炮」- 全部都是);The dancing teacher looks like a sissy, but he is very strong. (舞蹈老師看起來娘娘腔的, 但他非常強壯)。在英國,sissy 亦拼成 cissy。此外,sissy 的形容詞有時還拼成 sissified 或 cissified,但這純屬俚語或方言的拼法,並不多見。

Sissy 源自 sister,事實上,它亦可用來指兄弟姊妹中的姊姊或妹妹,尤指其中年紀最大者,如大姊,有時暱稱為 sis。Sissy 除了用作名詞外,還可當形容詞用 (= sissyish),如 sissy baby, sissy boy (娘炮);That outfit makes him look very sissyish. (那套服裝讓他看起來很娘)。娘炮未必是同性戀者 (「同志」),但一般大多對其抱持負面的態度或反應。這應該就是 sissyphobia 之所以出現的原因 - sissyphobia 意為「娘娘腔恐懼症」,簡稱「恐娘症」,亦即對娘炮的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

Tomboy 與 sissy 相對,指的是男孩似的女孩或男人似的女人,即俗稱的「男人婆」。這個字僅當名詞用,它的形容詞是 tomboyish,如 She’s a real tomboy! (她真是個男人婆!);Alice has always been tomboyish. She likes horseback riding and weight lifting as well as the wearing of boys’ clothes. (愛麗絲一直很男子氣,她喜歡騎馬和舉重以及穿男裝)。值得注意的是,千萬別將 tomboy 與 toyboy 搞混了,後者是指姊弟戀中的「小男朋友」或老少配中的「小老公」(toyboy husband)。

由於女子運動比賽普遍盛行,再加上女性參與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在一般對於 tomboy 也越來越寬容,因此這一名詞予人貶抑或冒犯的程度已不像 sissy 那麼強烈。不過,男人婆和同性戀迄今仍被掛勾在一起。在台灣和香港,女同志中的 1 號就被稱為 T 或 TB - 無論 T 或 TB 都是 tomboy 的縮寫。根據研究,儘管曾有一些男人婆在青春期或成年時揭露了她們的同志身份,但男人婆的男性化行為並非她們性傾向的真正指標。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