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bullying (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意指施暴者利用電腦網路上傳影片、手機簡訊、網路貼文等方式,將訊息快速蔓延,使受暴者遭受歧視、恥笑等遭遇,已成為新興校園問題。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倩表示,「霸凌」(bullying) 指青少年利用身體、族群優勢,在校園或青少年族群中的強凌弱行為,包括肢體暴力、言語辱罵等形式,受暴者多數為體型弱小、不善言詞的青少年,被霸凌後對其日後人格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

「網路霸凌」則是利用電子郵件、網路即時通、聊天室等現在網路科技進化的霸凌行為,又稱為「電子霸凌」、「簡訊霸凌」、「數位霸凌」或「線上霸凌」,與傳統霸凌行為不同的是,受暴者只要熟悉網路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能輕易用同一方式對施暴者展開反擊,成為網路霸凌施暴者。 常見的網路霸凌行為包括對特定人以充滿歧視性的批評、令人難堪的言語貼文攻擊;以移花接木的圖樣、個人秘密照片或充滿性暗示的貼圖攻擊;以手機簡訊、電子郵件散佈不實訊息,對特定人或特定人身邊的親友進行騷擾攻擊。 周倩表示,網路霸凌受害者往往選擇沈默,建議老師、家長主動學習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方式,並以愛心、關心協助青少年解決問題。(中央社)

註:這個字現在大多寫成 cyberbullying,亦即沒有中間的連字號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