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意為「(女人的容貌) 傾國傾城,美若天仙」,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沈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個片語的字面意思為「使千艘戰艦齊發的容貌」,原指希臘神話中的美女海倫 (Helen of Troy,「特洛伊海倫」)。海倫是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至高無上天神宙斯 (Zeus) 的女兒,從鵝蛋中生出來,被稱為「世上最美麗的女人」。

海倫的故鄉是斯巴達 (Sparta),16 歲時被迫嫁給斯巴達國王莫內勞斯 (Menelaus),成為斯巴達王后。後來特洛伊 (Troy) 王子帕里斯 (Paris) 到訪斯巴達,把海倫拐走,帶回特洛伊。莫內勞斯大怒,率領希臘聯軍及一千艘船艦出征,而引發著名的特洛伊戰爭。後世有人形容這場戰爭為「使千艘戰艦齊發的容貌,海倫的美引發了特洛伊戰爭」。

根據古希臘盲詩人荷馬 (Homer) 創作的《荷馬史詩》(Homeric Hymns),海倫為自己引發戰爭內疚不已,她走到特洛伊城上,俯望兩軍戰士,當數萬戰士望著她時,全看傻了,海倫美到兩軍戰士連仗都不想打,於是雙方休兵一天。十年後特洛伊淪陷,希臘大軍從巨型木馬內殺出,男的被殺光,婦孺全變成奴隸,莫內勞斯原本要取海倫性命,舉劍的手卻不忍痛下殺手,海倫重回莫內勞斯的身邊,而特洛伊城從此永遠消失。回程時,海倫站在船頭,她是如此美麗,以至於希臘聯軍的將士都被她的美麗所震撼,認為即使戰爭打了十年,犧牲了無數生命,但為了海倫,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這個片語直到 16 和 17 世紀之交才被創造出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羅 (Christopher Marlowe) 在他的劇作《浮士德博士悲劇》(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r. Faustus) 中這樣提到特洛伊海倫:”Was this the face that launch’d a thousand ships / And burnt the topless towers of Ilium?”,句中的 Ilium 是拉丁文的特洛伊。現今這個片語仍最常被用來指特洛伊海倫的花容月貌,但亦可用來形容任何女子之如花似玉。這片語也經常被 KUSO。

例句:

  • A: Who’s the woman in that picture? (A:那幅畫中的女人是誰?)
    B: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B:特洛伊海倫)
  • Helen of Troy may have been the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but Susan of Atlanta is the voice that launched a million road trips. (The Naples Daily News) (特洛伊海倫的容貌也許傾國傾城、美若天仙,但亞特蘭大蘇珊的聲音悅耳動聽,宛若天籟之音) (那不勒斯每日新聞報)
將本文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