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of + 複數名詞 + 關代 + 複數動詞

  • John is one of the few persons who know Spanish in our company. (約翰是我們公司裡少數懂西班牙文者之一) (正)
  • John is one of the few persons who knows Spanish in our company. (誤)

解說:先行詞是人,關係子句中的關係代名詞要用 who。先行詞是 one of + 複數名詞時,關係子句中的述語動詞要跟複數名詞一致,而不是跟 one 一致,所以要用複數動詞。

先行詞為人 + 事物時,關代要用 that

  • My daughter loves anybody and anything that is pretty. (我女兒喜歡任何漂亮的人事物) (正)
  • My daughter loves anybody and anything which is pretty. (誤)
  • My daughter loves anything and anybody who is pretty. (誤)

解說:當先行詞為人時,關係代名詞可以用 who 或 that;當先行詞為事物時,關係代名詞可以用 which 或 that;所以,當先行詞有兩個,一個是人, 一個是事物時,關代只能用 that。另一種判斷方式是,當先行詞為不定代詞時,關代要用 that。

Q:The conditions to lend books should be changed. 這句可否轉換為關係子句? 若可以,要如何轉換?

A:一般而言,「名詞 (先行詞) + 不定詞片語」的結構通常可轉換為關係子句的型態;其中,後置的不定詞片語是修飾它前面的名詞。然而,修飾用的後置不定詞片語必須可以輕易地轉換為關係子句。但問題中的句子無法輕易地轉換為關係子句。原因何在? 請看下面的敘述。

事實上,修飾用的後置不定詞片語與其先行詞 (名詞) 之間的語意關係 (semantic relationship) 相當鬆散,因為後者在關係子句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語法功能。例如:

  1. The first man to arrive (= who arrived) was Bill. (第一個抵達的人是比爾)
  2. The man to remember (= whom you/we/everyone should remember) is Bill. (吾人應該記得的人是比爾)

在第一句,主句的主詞 (man) 也是不定詞片語的主詞;在第二句,主句的主詞 (man) 則是不定詞片語的受詞。然而,儘管語法關係不同,但我們皆可將這兩句轉換或擴展為關係子句。但對於這位讀者所問的句子,我們要如何處理呢? 因為 “conditions” 既不是不定詞片語 “to lend books” 的主詞 (conditions 不會 lend books,而是「人或圖書館等」才會 lend books),也不是它的受詞 (lend 已有 books 當受詞)。從這個句子無法重組及輕易轉換為關係子句 (不可以轉換為 The conditions which can/will… lend books….) 的情況來看,它是個意思不明確的錯誤句子,須予以改寫:

  •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books are lent should be changed. (書籍出借的條件應予變更)

這種錯誤的「名詞 + 不定詞片語」句型俯拾即是,必須避免。由於「名詞 + 不定詞片語」的結構在英文中實在太常見了,許多人往往習焉不察,想當然耳地認為它們都是正確的句子,其實不然。所以,日後在書寫或閱讀時,若有用到或看到這樣的句型,不妨稍微留意一下,用上述的方法去判斷,應可避免錯誤的發生。現在再舉兩個同樣令人無法接受的謬誤句子供大家參考 (因為這兩句也同樣無法輕易地轉換為關係子句):

  1. There are rules to play this game. (玩這遊戲是有規則的)
  2.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hints to use the structures correctly. (老師應給予正確使用這些結構的指點)

這兩句必須改寫為:

  1. There are rules according to which this game must be played. (這遊戲必須根據規則來玩)
  2.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hints which would help the students use the structures correctly. (老師應給予有助於學生正確使用這些結構的指點)

Q:在下句中關係詞要用 which 還是 where 呢? My entire family now worships in the church (where or which) my great grandfather used to be a minister.

A:有不少人的確不知道如何在關係子句中使用正確的關係詞。關係詞可分為關係代名詞和關係副詞,前者包括 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而後者是指 where (表示地點的副詞),when (表示時間的副詞) 和 why (表示原因的副詞)。My entire family now worships in the church (where or which) my great grandfather used to be a minister. (現在我們全家正在我曾祖父過去擔任牧師的教堂做禮拜) 這句應該使用 where 這個關係副詞,在此 where 修飾動詞 used to be,但 where 所引導的整個關係子句 (where my great grandfather used to be a minister) 則是修飾 church。

附帶一提的是,when 是用來修飾時間名詞,如 My favorite month is always February, when we celebrate Valentine’s Day. (我最喜愛的月份一直都是我們可以過情人節的二月),而 why 是用來修飾 reason 這個名詞,如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 Mary isn’t in class today? (你知道瑪麗今天缺課的原因嗎?)

不過,我們有時會在這類子句中省略關係副詞 why。另外,許多寫作者在表示「原因」時往往使用 that 來代替 why,但 that 可以省略:Do you know the reason (that) Mary isn’t in class today?;I know the reason (that) men like motorcycles. (我知道男人喜歡機車的原因)。再者,why 跟 that 一樣不能引導非限制性的關係子句,所以像 I know the reason, why men like motorcycles. 這樣的句子是錯誤的。

然而,在關係子句中,我們該如何判斷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關係代名詞,又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關係副詞呢?

方法一:由關係子句的動詞來判斷 — 當該動詞為及物動詞,且其後沒有受詞時,須使用關係代名詞;若該動詞為不及物動詞,或為及物動詞,但其後有受詞時,則使用關係副詞。

  •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stayed last year. (正 — stay 為不及物動詞)
    (這是我去年停留的山村)
  •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visited last year. (誤 — visit 為及物動詞)
  •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ich) I visited last year. (正 — which 可省略)
    (這是我去年造訪的山村)
  •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worked together with you. (正 — work 為不及物動詞)
    (我永遠不會忘記和你一起工作的日子)
  •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誤 — spend 為及物動詞)
  •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ich)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正 — which 可省略)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農村生活的日子)

上面的句子 “My favorite month is always February, when we celebrate Valentines’ Day.” 是屬於「及物動詞,但其後有受詞」的情況。

方法二:由先行詞來判斷 — 當先行詞在關係子句中做主詞、受詞或修飾語時,須使用關係代名詞;當先行詞在關係子句中做副詞時,則使用關係副詞。

  • This is the museum which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誤 — 這句的先行詞 museum 在關係子句中不是當主詞或受詞,而是當副詞用,即 in the museum:The exhibition was held in the museum.)
  • This is the museum where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正)
  • This is the museum in which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正 — 因為 in the museum 的關係,在此 where = in which)
    (這是舉行展覽的博物館)

Q:Whatever book that you want to look at will be sent to your office. 這句中的 that 是否正確?

A:這句的意思是「凡是/任何你想看的書都會被送到你的辦公室」,其中的 “that” 使這個原本毫無瑕疵的句子變成不合語法,但這是許多人常犯的錯誤,甚至不少英文教師也沒有察覺其中的錯誤。當一個限定子句前的名詞片語是以關係形容詞 whatever (或 whichever) 來引導時,或者說得「白話」一點,在 whatever (或 whichever) + 名詞 (或名詞片語) + 限定子句的結構中,限定子句前不能有 that (關係代名詞),因為 whatever (或 whichever) 本身的意思就是 “all that” 或 “any that”,換言之,它本身已包含了先行詞 + 關係代名詞,所以若再加上 that,就有兩個 that,而變成錯誤的句子結構。同樣地,下面第 1 句使用了 that,所以是錯誤的,必須去掉 that 才正確,如第 2 句。

1. *Whichever book that costs less is fine with us. (只要售價較低的書,我們都歡迎)
2. Whichever book costs less is fine with us.

概念上的一致和文法上的一致

在英文中,有關主詞和動詞一致的問題頗為複雜,稍一不慎,很容易就搞混了。在 “Half” 一文中,筆者曾提到「概念上的一致」 (notional agreement or concord)這個名詞,為了讓大家對此有進一步的瞭解,因此再撰本文來加以闡述。事實上,英文的主詞和動詞一致有兩種,一種就是「概念上的一致」,另一是「文法上的一致」(grammatical agreement or concord)。

我們知道,複數名詞一般都有複數標記,即名詞後面的 s,代名詞也有單複數形式 (they, we, he, she…)。所謂文法上的一致,就是動詞和主詞 (或代名詞及其先行詞) 在單數、複數形式上保持一致。所謂概念上的一致,就是動詞的單數或複數取決於主詞所表達的概念或意思,而不是取決於表面的語法標記。就文法上的一致而言,單數的名詞、代名詞、不定詞、動名詞以及子句作主詞時,動詞要用單數。例如:To work hard is necessary.;Mary is a good girl.;The dog is very big. 等等。複數的名詞、代名詞等要用複數動詞。例如: These girls are my students.;They have lived here for five years.

在討論概念上的一致之前,我們先來看 committee 這個字。如果你把 committee 視為一個整體,即「委員會」,那麼其後要接單數動詞,如 The committee has its own regulations. (這委員會有它自己的規定);如果你把 committee 視為組成該委員會的委員,那麼其後要接複數動詞,如 The committee have their own duties. (委員會的委員都有他們的執掌)。由此可知,「概念」的不同會造成主詞和動詞一致上的不同。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概念」經常會有很大的差異,以 government 和球隊名稱為例,英式英語將其視為複數,而美式英語則視為單數。例如:(英式英語) The government have decided to issue consumption vouchers. (政府已決定發放消費券),Manchester United are ahead, three to nil. (曼徹斯特聯合隊現在以 3 比 0 領先);(美式英語) Th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issue consumption vouchers.,Manchester United is ahead, three to nil.。

此外,My admiration and love for her is without limit. (我對她的愛慕無窮無盡 – 若為文法上的一致,is 應改為 are) 和 Everybody has their own freedom of speech.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 – 若為文法上的一致,their 應改為 he or she) 等這類美式英語的句子,也是典型的概念上的一致。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接受概念上的一致,有人甚至批評這種用法上的問題。誠然,正式的書面英語往往盡量避免概念上的一致,以免落人口實。因此,筆者建議,寫作時最好嚴格遵守文法上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