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much so that + 主詞 + 動詞

這句型時有所聞,意為「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於」、「如此…以致於」,表示前因後果(cause and effect)。第一個 so 是「如此地;這樣地」,第二個 so 是代名詞,代表前面所提過的某件事或某一概念。

  1. He is ill, so much so that he cannot walk alone. (他病得很重,連路都走不了)
  2. He is rich, so much so that he can buy anything he wants. (他很有錢,有錢得可以買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3. John is clever, so much so that he can solve most of the problems. (約翰很聰明,聰明得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
  4. The patient was very tired when he returned from the ride, so much so that he could not sit up. (病人坐車回家時非常疲倦,疲倦得不能坐起來)
  5. He is poor, so much so that he can hardly get enough to live. (他很窮,窮得幾乎無法過活)

As mentioned above 和 as mentioned previously 的不同

在寫論文、作文或其他文件時,經常會看到有人使用a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和 as mentioned previously (如前所述)。事實上,這兩個片語的用法不盡相同,as mentioned above通常用來指前一、兩段中剛敘述的內容,或前幾個句子所提到的內容,我們也可使用 as just mentioned來表達相同的意思。然而,as mentioned previously則是指前幾個段落或前幾頁所提到的內容,我們也可使用as mentioned earlier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至於形容詞用法 — 「上述的」或「前述的」,則可使用 above-mentioned, aforementioned 或 aforesaid 來表示。

Such…as 和 such…that 的意義有何不同

有位網友寫 e-mail 問筆者 as (準關係代名詞) 和 that (關係代名詞) 在 such 之後的意義有何不同。筆者就以下面兩個例句來做說明:

  1. This is the same pen as I lost.
  2. This is the same pen that I lost.

第 1 句意為「這支筆跟我所遺失的筆是同一類型」。句中 as 為準關代,代替前面的名詞(先行詞) pen,且是形容詞子句 as I lost 中動詞 lost 的受詞。

第 2 句意為「這支筆跟我所遺失的筆是同一支筆」。句中 that 為一般關代,代替前面的名詞 pen,而且也是形容詞子句 that I lost中動詞 lost 的受詞。

總而言之,as 是表示同一類型的筆,而 that 是表示同一支筆。再舉一例:

John was not such a student as would bully his classmates.

這句意為「約翰不是那種會欺負同學的學生」。句中 as 代替前面的名詞 student,且是形容詞子句 as would bully his classmates 的主詞。

結婚的不同說法

一般大多只知道結婚或嫁娶的英文是 marry, get married 和 wed,其中最常用的是 get married,其次是 marry,而 marry 和 wed 都可當及物和不及物動詞用。例如:

My son’s getting married next week. (我兒子下週要結婚)
He didn’t marry until he was forty. (他直到四十歲才結婚)
They wed (or wedded) in the spring. (他們在春天結了婚)
He married/wed Mary last year. (他去年和瑪麗結婚)

然而,除上述外,英文至少還有 5 個片語跟 marry 和 get married 同義。它們是 get hitched, get spliced, tie the knot, take the plunge 和 walk down the aisle,其中除 get hitched 為俚語 (slang) 外,餘者均為非正式用語(informal);這 5 個片語中以 get hitched 和 tie the knot 或 walk down the aisle 比較常見。它們的例句請參閱字典。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若 get married 和 be married 要接受詞時,則必須先接介系詞 “to” 再接受詞。例如:Michael got married to Jane last month. (麥可上個月和珍結婚);Amy will be married to a wealthy old man next month. (艾美下個月將嫁給一位富有的老頭)。所以,當你看到下面的句子時,千萬別以為邦妮跟一位男生結婚,否則就貽笑大方了:

Bonnie got married with a boy. 這句話的意思是「邦妮已婚,有個兒子」。可別以為介系詞 with 都意為「和…」,這裡的 with 表示「伴隨」的意思。如果將這句改成下句,那就不會引起誤會了:

Bonnie got married with a child. 或
Bonnie got married with a son.

record label 和 chart success 是啥意思?

片語動詞寶典中,sell out 這個片語所舉的例句為 “Most bands sell out when they sign to a major record label, and forget all their principles when pursuing chart success.”。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瞭解句中關鍵詞 record label 和 chart success 的意思,因此在此特別提出來做個說明。

Record label 就是 record company,即唱片公司。目前全球四大主要唱片公司為:

  1. 環球唱片集團 (Universal Music Group,簡稱 UMG),是全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於 1998 年收購著名的寶麗金唱片(Polygram)。
  2. 華納唱片公司 (Warner Music Group)。是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母公司為時代華納 (Time Warner)。
  3. 新力博德曼 (SONY BMG Music Entertainment),是日本新力公司 (Sony) 音樂部門 — 新力哥倫比亞 (Sony Music) 音樂公司與德國博德曼 (Bertelsmann AG) 媒體集團音樂部門 — 博德曼音樂 (BMG) 於 2004 年 11 月合併所成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為全球第三大音樂唱片公司。
  4. 百代唱片 (EMI,原名「電子與音樂工業公司」,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 Ltd,但通常簡稱為 EMI Group) 是一家跨國的音樂製作及唱片公司,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其台灣分公司的註冊名稱為科藝百代。

這四大唱片公司或集團一般都稱為 major record labels;此外,在歐美唱片界還有所謂的 sublabel,指的是上述某集團旗下的唱片或音樂製作公司。

至於 chart success,是指歌曲上榜的意思,這裡 chart 就是指單曲排行榜,如 Top Ten。

所以,這個英文例句的中文意思是「大多數樂團在與主要唱片公司簽約時都自我矮化,並且為了能上排行榜而背棄他們的所有原則」。

Each、every、each and every 和 every and every + 名詞都是單數

Each和every的主要差別之一就是,each可當限定詞和代名詞用,而every只能用作限定詞。大家都知道,each + 名詞和every + 名詞都表單數,所以要用單數動詞。但「every + 名詞 and every + 名詞」也表單數,換言之,主詞不管是由幾個「every + 名詞」– 中間以and連接 — 所構成,都是單數主詞,所以要接單數動詞: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likes to go swimming. (每個男孩和每個女孩都喜歡去游泳)。同樣地,each and every + 名詞也是單數。

必須注意的是,each and every + 名詞具有強調的作用,在寫作中經常被用到。例如: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must abide by the law. (我們每個人都要守法)。此外,我們也可用every single + 名詞來獲致同樣的強調效果。例如:This is a decision that affects every single one of us. (這是一項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決定)。

手機、人字拖和丁字褲的英文有什麼關係?

手機的英文叫做 cell phone (由 cellular phone 衍生而來,但 cellular phone 現已越來越少見)、mobile phone 或 handset (書面文件用得比較多)。市面上的手機一般被分為直立式、滑蓋和翻蓋,它們的英文分別如下:

直立式手機:bar type, bar phone (Moto 內部俗稱為 candy bar)

滑蓋手機:slide/slider phone

翻蓋 (折疊式) 手機:flip phone, flip-flop;貝殼機:clamshell (phone)

Flip-flop 除了意為「翻蓋手機」外,還有幾個相當常見的意思,其中之一就是「人字拖」。但英文的人字拖還有一個字,那就是 thong,而 thong 還有另一個意思 — 丁字褲。

英文斷字的規則

現在的文書處理軟體對於無法在文章某行行尾打完的字都會直接將該字挪到下一行的行首,因而在某行的行尾留下一處長短不一的空白,使得文章右邊界參差不齊,有如狗啃。這對於並不要求版面美觀的一般報告來說並不構成問題,但對於嚴格要求版面整齊畫一的文件而言,作者就必須自己手動斷字,將字分割成兩部分,第一部份在某行的行尾,第二部份在下一行的行首。然而,在英文中,斷字是有規則的,不是你要怎麼斷就怎麼斷、怎麼分就怎麼分。英文的斷字規則有三:

規則一:字只能在音節之間分割,而且要在分割的字中間插入連字號 (hyphen);連字號必須放在被分割字的第一部份後面的行尾,而不是字的第二部份所在的那一行的行首。至於字的音節分隔,建議查閱字典,因為一般的判斷都不會很準確。字典通常利用點將一個字分成若干音節,如cre‧a‧tiv‧i‧ty, house‧hold, im‧por‧tant。

規則二:單音節的字不可分割:hou-se (誤),house (正);fa-st (誤),fast (正)。

規則三:不可將字分割成只有一個字母留在某行:a-ffect (誤),affect (正);eas-y (誤),easy (正)。

同居,奉子成婚…怎麼說?

今年以來國內發生數起同居男女的命案,原因大多是女方要求分手,男方怒從心中起而鑄下大錯。同居的英文是live together, live with或shack up (with)。例如: The girl is shacking up with her boyfriend. 由於同居的男女通常都沒有什麼commitment (即使有,可靠性也令人質疑),也無所謂的responsibility,更談不上保障,合則聚,不合就散。

西方也把同居關係稱為common law marriage,即「非正式婚姻」。common law wife/husband for n years就是「同居n年的老婆/老公」– 同居男女慣用老公和老婆稱呼對方。同居關係有時亦被美其名為de facto marriage (事實婚姻)。

在西方,如果別人向你介紹 “He is my partner.” 那就是告訴你他們是同居關係。在美國大學的申請表上有一欄是要求填寫applicant的婚姻狀況(marital status),其中有husband/wife選項,但還有一個選項就是 “domestic partner”,所謂的 “domestic partner” 就是同居的伴侶。美國處處標榜自己沒有歧視,有此選項顯然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宣示這個國家不歧視同居關係。

下面為一些與婚姻有關的用語:

私生子:bastard/illegitimate child/child born out of wedlock。bastard這個字已變成罵人的話,盡量少用,而wedlock這個字很有意思,把婚姻比作一把鎖,倒也滿貼切的,不是嗎!?

「奉子成婚」,也就是所謂的先「有」後婚,因懷孕而不得不舉行的婚禮,英文叫作 shotgun marriage/wedding。

未婚媽媽:unmarried mother

單親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

假結婚:bogus marriage

離婚:divorce;離婚女子:divorcee (a divorced woman);離婚男子:divorcé (法文字)

分居:separate/separation

結婚(n年)的太太/丈夫:one’s wife/husband (of n years)。例如:She is my wife of nearly 40 years. (她是我結婚近40年的太太)。

英美標點符號的差異

在美式用法中,逗號和句號 (又稱逗點和句點) 是位在引號內;分號和冒號位在引號外,而問號和驚嘆號只有是引言的一部份時才位在引號內。在英式用法中,逗號和句號除非是引言的一部份才位在引號內,否則位於引號外。

例如:
Mike said that he was “very angry.”
Mike said that he was “very angry”.
The teacher said, “Call it a day.” (今天到此為止)
He asked me, “How to plan for a vacation?”
What is “neolog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