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one’s eye teeth

To give one’s eye teeth 意為「夢寐以求;非常喜歡;非常想得到」,是 (would) give one’s eye teeth (for something/to do something) 的簡化版。這個慣用語可追溯到 1800 年代初期,但 eye teeth 和 eye tooth (上犬齒) 這兩個複合字則在更早之前的 1600 年代就已存在。

犬齒的英文叫做 canine 或 canine tooth,複數分別為 canines 或 canine teeth。人類有四顆犬齒,其中兩顆上犬齒位於眼睛的正下方,因此叫做 eye teeth。上犬齒被視為彌足珍貴,因為上犬齒長出後就表示小孩的牙齒已經長齊。《牛津英語大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將 eye tooth/eye teeth 列為兩個字,但有些字典則將之列為一個字或加上連字號,即 eyetooth/eyeteeth 或 eye-tooth/eye-teeth。

例句:

  • I’d give my eye teeth for a house like that. (我夢寐以求能擁有一棟像那樣的豪宅)
  • Most women would give their eyeteeth to be tall and thin like Amy. (大部分女人都非常渴望像艾美一樣高挑苗條)

Freeball, go commando (vv.)

看到 freeball 這個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根據字面意思把它翻譯成「自由球」。自由球為足球比賽的術語,是指在比賽中發生犯規後重新開始的方法。自由球分兩種:直接自由球 (踢球的球員可將球直接射入犯規隊球門得分) 和間接自由球 (踢球的球員不得直接射門得分,球在進球門之前必須先被其他球員踢及或觸及)。問題是,足球術語「自由球」的英文是 free kick,不是 freeball 或 free ball。

那麼 freeball 所指為何? 從標題得知,這個複合字是動詞,但它的動詞成分其實只有 free,意為「使自由;使解脫」,而 ball 為名詞,但意思不是球,而是俚語的「睪丸」(testicles),所以 freeball 字面上的意思是使睪丸獲得自由、獲得解脫、不受拘束、沒有束縛。孰令致之? 一絲不掛或穿褲子但不穿內褲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一絲不掛,何奇之有? 不值一晒,但穿褲子而不穿內褲就頗耐人尋味了! 大家現在應該猜到 freeball 的意思了吧!? 沒錯,它意為「穿褲子但不穿內褲」,這種現象似乎一直存在,但令人困惑的是,雖然沒有內褲的束縛,LP 會比較自在,但不是也會直接跟外褲摩擦而疼痛嗎?

Freeball 是個俚語,起源於美國大學校園,最早可能在 1970 年代就已出現。它專指男性穿褲子但不穿內褲的現象、習慣、作法或行為,因為女性沒有睪丸。它的名詞為 freeballing 或 free balling。不過,freeball 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嘿咻時不戴套」,如 Because Mr. Chen likes to freeball a whore, he runs the chance of getting an 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由於陳先生喜歡嫖妓時不戴套,他可能會得到性病)。

由於 freeball 僅能指男性穿褲子而不穿內褲,那麼若要指女性穿褲子而不穿內褲,英文是否有相應的字詞呢? 有! 那就是 go commando,不過這個片語也可指男性,而且指男性的頻率似乎還高於指女性。據稱,這個片語來自英國皇家陸戰隊突擊隊 (Royal Marine Commandos),其中 commando (複數為 commandos 或 commandoes) 意為「突擊 (部) 隊;突擊隊員」。為何 go + commando 的意思是「穿褲子但不穿內褲」呢? 迄今仍是個謎。有一項說法或解釋是這樣的:由於突擊隊必須深入敵人領土進行突擊行動,他們可能發現內褲讓他們不舒服且會限制他們的行動,或者內急時浪費太多的時間脫內褲,所以經常不穿內褲出任務。

既然談到褲子和內褲,正好利用這機會將英文的相關用語一次「完整呈現」。褲子在英國叫做 trousers,在美國叫做 pants,所以有些英國人用 pants 來指內褲。名模或超模經常為名牌內衣代言,事實上,內衣 (lingerie) 是個總稱,它包括胸罩 (bra) 和內褲 (knickers, panties)。Lingerie 專指女性內衣褲,至於男女都適用的內衣褲總稱,英文叫做 undergarment (正式用字), underwear, undies。女性的內褲在英國叫做 knickers,在美國叫做 panties,而 bloomers 指的是女性的長內褲,thong 是丁字褲。男性的內褲有好幾個字可用,如 briefs, boxers, boxer shorts, jockey shorts。至於男女內褲的總稱可用 drawers 和 underpants 來表示,其中 underpants 指男性內褲的頻率高於指女性內褲。總的來說,lingerie, underwear 和 underpants 是最常用的字。

Q:a friend of mine 的所有格是 a friend’s of mine 還是 a friend of mine’s 呢? 另外,sister-in-law 這種複合字的複數所有格為何呢? 是 sisters’-in-law 還是 sisters-in-law’s 或是其他呢?

A:a friend of mine 的所有格是在 mine (不是 friend) 的後面加 ‘s,變成 a friend of mine’s,如 a friend of mine’s bad habit (我一位朋友的壞習慣) — 當然,我們也可寫成 the bad habit of a friend of mine。

sister-in-law (嫂嫂;弟媳;妯娌;丈夫的嫂子;丈夫的弟媳;小姑;大姑;小姨子;大姨子) 和 daughter-in-law (媳婦) 的複數分別為 sisters-in-law 和 daughters-in-law。它們的所有格也是直接在後面加上 ‘s,如 my sisters-in-law’s assets (我嫂嫂們的資產) — 當然,我們最好寫成 the assets of my sisters-in-law。其他類似的複合字 (如 brother-in-law, son-in-law 等) 也是如法炮製。

Swell (v., adj., n., interj.)

動詞 swell 意為「膨脹;腫脹;使膨脹;使腫脹;(數量、體積等) 增大,增加;使增大,使增加;(聲音、音樂等) 逐漸增強;(土地等) 隆起;(河水等) 上漲」等,它的過去式是 swelled,而過去分詞有兩種型態 swelled 和 swollen。swelled 僅在一、兩個地方被用作形容詞,如美式英語的 He has a swelled head. (他自以為了不起) — 由此衍生出口語複合字 swellhead,意為「自大的人」(conceited person);英式英語的講法是 He has a swollen head. 或He’s swollen-headed.。至於其他所有形容詞的應用幾乎都是使用 swollen:His knee was badly swollen. (他的膝蓋嚴重腫脹);The swollen streams and rivers caused great damage. (暴漲的溪流和河水造成重大損害)。

若干不確定的證據顯示,swelled 和 swollen 之間存在一項明顯的語意差異 — swelled 通常指該數量的增加或河水的上漲等是有益的、有利的,而 swollen 正好相反,通常是指有害的情況:The students had swelled until the hall was full. (學生人數一直增加,整個禮堂座無虛席 — 令我們感到雀躍);The students had swollen until the hall was jammed (學生人數一直增加,整個禮堂都被擠爆了 — 令我們擔心,萬一發生火災或恐慌事件,那該怎麼辦)。

當形容詞用的 swell 是俚語,意為「很棒的,一流的,了不起的」,如 She is a swell girl. (她是一個好女孩);He is a swell teacher. (他是位非常出色的教師),但這項用法似乎逐漸過時。當感嘆詞用的 swell 也是俚語,意為「棒極了」(wonderful),通常用來做反諷。當名詞用的 swell 只有兩個意思是標準英語:「(浪濤、波濤) 洶湧 」和「(聲音) 增強;(音量) 增大」。它在口語中的意思是「衣著時髦的人;風頭人物」,是個相當陳舊的用語,如 He’s a real swell. (他的風頭真的很健)

People, persons

People 意為「種族;民族」時是個單數名詞,如 The Chinese are a hard-working people. (中華民族是個勤勞的民族)。它的複數是 peoples:the many and varied peoples of West Africa (西非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種族) — many and varied 為固定搭配,意為「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然而,當意為「人們」時,people是複數名詞且沒有相應的單數型態。一些文法學者一直堅稱,people 是個集合名詞,所以當我們在指某一特定數目的個人時,people 不應被用來代替 persons。根據這項思維,我們應該要說 Six persons (不是 people) were arrested during the protest. (有6個人在示威抗議中被捕)。

但 people 向來都是被用在這樣的上下文中,且現在幾乎沒有人再為這項區別庸人自擾。然而,有關法律的上下文仍偏愛使用 persons,如 Vehicles containing fewer than three persons may not use the left lane during rush hours. (承載不到3人的車輛在尖峰時段不可使用內車道)。在涉及特定數目的複合字中,只能使用單數的 person:a nine-person bus (9人座巴士);a two-person show (雙人秀)。但 people 亦被用在其他複合字中:people mover (大眾運輸工具);people power (人民力量)。由於複合字中不可使用複數名詞是文法通則,因此這些 people 複合字乃是此一通則的例外 – 注意:我們不可以說 teethpaste 或 books-burning,而要說 toothpaste (牙膏) 或 book-burning (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