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adays、these days 和 today 的用法

Nowadays (注意這個字的拼法,不是 nowdays)、these days 和 today 都可用作副詞來表示相較於過去的「現今,當今,如今」。例如:

  • Most people think kids nowadays are lazy. (大多數人都認為現在的小孩很懶)
  • People nowadays live far more comfortable lives. (現今人們過著比過去舒適很多的生活)

These days 比較不正式一些。例如:

  • Young people these days don’t respect their teachers any more. (時下的年輕人不再尊敬他們的老師)
  • These days you seldom see a young person give up their seat for an older person on the bus. (現今在公車上你很少會見到年輕人讓位給年長者)

Today 略微正式一點。例如:

  • People today are much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than they were in the past. (現在人們比以前更關心自己的健康)
  • Computers today are so advanced. (現在的電腦很先進)
    = The computers of today are so advanced.

閱讀全文

Who’s 和 whose 的差異

Who’s 和 whose 的發音相同,但在英文中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不過,有些人還是三不五時會被這兩個常用詞所搞混,令人遺憾。Who’s 為 who is 或 who has 的縮寫,而 whose 為 who 的所有格,通常位在名詞前面,但它還可用作關係代名詞。

Who’s 的例句:

  • Who’s coming to fix the computer? (誰來修理電腦?) (正) - Who’s = who is。
  • Who’s Mary talking about? (瑪麗正在說誰?) (正) - Who’s = who is。
  • Who’s eaten the last apple? (誰吃了最後一個蘋果?) (正) - Who’s = who has。
  • Who’s John brought to my class? (約翰帶誰來上我的課?) (正) - Who’s = who has。
  • Whose John brought to my class? (誤)
  • You’ll soon know who’s who in this department. (你很快就會知道這個部門裡面誰是誰) (正) - who’s = who is。
    註:Who’s who 也是個片語,意為「名人錄;(總稱) 名人」,用作單數,如 a who’s who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時裝界的名人錄)。

閱讀全文

Mother’s Day 還是 Mothers’ Day、Father’s Day 還是 Fathers’ Day、Manager’s Meeting 抑或 Managers’ Meeting 呢?

母親節是 Mother’s Day 還是 Mothers’ Day 呢?所有格符號 (‘) 是位在 s 的前面還是後面呢。

根據文法,若名詞為單數,我們是在名詞的後面加上所有格符號,然後再加 s 來表示名詞的所有格 (亦即所有格符號是位在 s 的前面);若名詞為複數,則所有格符號是加在 s 的後面。這是一般的規則,但這規則也有例外。譬如說,美國退伍軍人節或退伍軍人紀念日既不是 Veteran’s Day 亦不是 Veterans’ Day,而是 Veterans Day。這是美國官方的正式名稱,是個聯邦假日,一個全國性節日。

所以,上述通則有時候還是會使不上力,尤其是當您不確定名詞是單數還是複數時,就無法正確地寫出它們的所有格。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下列名詞身上:

  • Mother’s/Mothers’ Day
  • Father’s/Fathers’ Day
  • Manager’s/Managers’ Meeting
  • Chief Executive’s/Chief Executives’ Meeting

閱讀全文

Q: John’s and Mary’s car was stolen last night. 這句可否表示約翰和瑪麗各有一部車子被偷呢?

A:不可以。不過,在說明原因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使用所有格 ‘s 來表示兩人 (或多人) 共同或個別擁有某項或某些東西的文法觀念。

根據文法,若要表示兩人共同擁有某項 (或某些) 東西,則所有格 ‘s 只加在最靠近該項東西的人名之後,如 Jack and Cindy’s house (傑克和辛蒂共同擁有一棟房子);Jack and Cindy’s houses (傑克和辛蒂共同擁有至少兩棟房子)。如果是個別擁有,則每個人名的後面都要加上所有格 ‘s,如 Jack’s and Cindy’s houses。
閱讀全文

Q:He complained about me going to Canada. 和 He complained about my going to Canada. 這兩句那一句才對或者兩句都對?

A:在正式用法中,動名詞的前面要使用所有格。以 He complained about my going to Canada. (他對我去加拿大有所抱怨) 為例,所有格 “my” 修飾動名詞 “going”,而 “my going to Canada” 整個名詞片語則當作介系詞 “about” 的受詞; 但在日常生活中則經常使用受格,如 He complained about me going to Canada.,此時 “going to Canada” 這個片語是當受詞 “me” 的補語。所以,問題中的兩個句子都對。同樣地,Our teacher complained about Mary’s coming to class late. (老師抱怨瑪麗上課遲到) 亦可寫成 Our teacher complained about Mary coming to class late.。

Q:英文姓名的後面若有 Jr. 或 Sr.,要如何表示所有格呢? John Jones, Jr.’s father is John Jones, Sr. 這樣寫對嗎?

A:“John Jones, Jr.’s father” 是正確的寫法,也就是說,Jr. 和 Sr. 的所有格是以 ‘s 來表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Jr. 和 Sr. 的前面通常加逗點,但表示「二世」、「三世」的 Ⅱ、Ⅲ 前面則不加逗點,如 John Doe, Jr.,但 John Doe Ⅲ;不過,這有時還要看個人的習慣而定,譬如說,馬丁‧路德‧金恩的 Jr. 前面就沒有逗點 (Martin Luther King Jr.)。

再者,在有逗點的情況下,如果 Jr. 或 Sr. 的後面還有句子的其他部分,那麼 Jr. 或 Sr. 後面必須緊接著再加一個逗點,使其變成同位格的型態,換言之,Jr. 或 Sr. 的兩邊都要有逗點,如 John Doe, Jr., will conduct the morning staff meeting. (小約翰‧多伊將主持員工晨會)。不過,若 Jr. 或 Sr. 要表示所有格,則第二個逗點要拿掉,如問題中的例句。

註:John Doe 乃法律訴訟程序中對不知真實姓名或依法須隱匿真名的當事人的稱呼,即「某甲」,而 Jane Doe 則是對不知真實姓名或依法須隱匿真名的女當事人的稱呼,即「某女」。此外,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法律訴訟程序中對不知真實姓名或依法須隱匿真名的小孩、幼童或嬰兒的稱呼為 Baby Doe。

Q:a friend of mine 的所有格是 a friend’s of mine 還是 a friend of mine’s 呢? 另外,sister-in-law 這種複合字的複數所有格為何呢? 是 sisters’-in-law 還是 sisters-in-law’s 或是其他呢?

A:a friend of mine 的所有格是在 mine (不是 friend) 的後面加 ‘s,變成 a friend of mine’s,如 a friend of mine’s bad habit (我一位朋友的壞習慣) — 當然,我們也可寫成 the bad habit of a friend of mine。

sister-in-law (嫂嫂;弟媳;妯娌;丈夫的嫂子;丈夫的弟媳;小姑;大姑;小姨子;大姨子) 和 daughter-in-law (媳婦) 的複數分別為 sisters-in-law 和 daughters-in-law。它們的所有格也是直接在後面加上 ‘s,如 my sisters-in-law’s assets (我嫂嫂們的資產) — 當然,我們最好寫成 the assets of my sisters-in-law。其他類似的複合字 (如 brother-in-law, son-in-law 等) 也是如法炮製。

Q:有人說,當 cut, hit 等動詞的受詞為身體部位時,該身體部位的前面不能用代名詞所有格 (如 my, her, your),而必須用定冠詞 (the),如 He hit me in the (不是 my) eye.,He punched the woman on the (不是 her) chest.;但也有人說,He cut his chin. 是正確的,而 He cut the chin. 是錯誤的。我要問的問題有二:1. 從例句來看,身體部位前的介系詞有時用 in,有時用 on,這是否意謂不同的部位要使用不同的介系詞,如何判斷? 2. 若 He cut the chin. 不對,這不是違背前述的規則了嗎?

A:問題中所述的文法觀念,可用下面的句型來解說:

「cut, hit, pat, punch, strike 等動詞 + someone (身體部位的所有人) + in/on + the + 身體部位」。

從這個句型可以看出,cut 等動詞後面要接人當受詞,然後再接由 in 或 on 所構成的介系詞片語。所以,當句子不是以這種型態出現時,身體部位前面要使用所有格,而非定冠詞。這就是 He cut his chin. 正確,而 He cut the chin. 錯誤的原因。一般而言,這些介系詞片語通常使用定冠詞,尤其是在被動結構以及當身體部位的所有人是做為動詞的受詞而非主詞時。所以,若 He cut the chin. 改為 He cut himself on the chin. 就正確了。試比較下面兩句:

  • He cut himself on his chin. (誤) — 這句的意思應是說「他刮鬍鬚時割到了下巴」。
  • He cut himself on the chin. (正)
    = He cut his chin.

根據上述規則,再舉兩例來證明:

  • He was cut on his chin. (誤)
  • He was cut on the chin. (正)
  • He hit me on my chin. (誤)
  • He hit me on the chin. (正)

至於身體部位前面的介系詞要使用 in 還是 on 的問題,在此提供一個粗略的規則給大家做為判斷之用。一般而言,堅硬、突出的部位通常使用 on,如 on the back/head/should/nose,而柔軟、凹陷的部位則使用 in,如 in the eye/face/chest/stomach。在舉例說明之前,有一點必須指出,那就是 chest 一般都用 in the chest,而非問題中的 on the chest:

  • If you give me $50, you can kick me in the stomach. (如果你給我50元,你就可以踢我的肚子)
  • Last night a guy grabbed a bat and beat me in the face. (昨晚有個傢伙手持球棒毆打我的臉)
  • He punched the man on the nose. (他揮拳重擊那名男子的鼻樑)
  • The woman walked up to him and slapped him in the face twice. (那位婦女走上前去打了他兩記耳光)
    = The woman walked up to him and slapped his face twice.
  • You shouldn’t criticize your husband so much. Why don’t you pat him on the back occasionally? (你不該老是責備你先生,何不偶爾也誇獎他一下呢?) — 句中的 “pat someone on the back” 是個成語,意為「讚揚,誇獎」。

Q:”the rise to pow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的意思是不是「中共權力的興起」?

A:非也! 那只是似是而非的意思。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誤解,是因為您認為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是修飾 power,其實它是修飾 the rise。如果將整個片語改為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power” (但這樣的寫法被認為是蹩腳、拙劣的英文),意思就清楚了,就是「中共之竄起掌權」。

像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這種修飾其前面之名詞的片語 — 即「of + 名詞 (片語)」– 在英文中叫做 「of 所有格」(of-genitive)。然而,在「名詞 + of + 名詞 (片語)」中,被修飾的名詞與其「of 所有格」之間往往會插入各種不同的元素,使得兩者分離,因此讓讀者誤以為兩者沒有關係,而造成意思上的誤解。這樣的結構是比較少人會注意到或深入探討的,但它卻廣泛地應用在英文的各個層面,值得學習。讀者若能熟悉這樣的結構,一些以前看不懂的句子,現在可能都可以看懂了。上述的插入元素大多是介系詞片語、關係子句或關係子句減化後的分詞片語。在 English Studies (1986) 一書中,作者 Elizabeth Wieser 稱此結構為 “the splitting of the of-genitive” (of 所有格的分離)。請看下面的例句 (底線字即是被分離的 of 所有格結構):

  • The dubbing into British English of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was a tour de force. (《臥虎藏龍》的英語配音是一項傑作)
  • France’s cooperation with Germany was an example to others of reconcil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法國與德國的合作提供給其他國家一個和解與國際諒解的範例) — 這是法國前總統席哈克在諾曼第登陸 60週年紀念日致詞時所講的話。
  • There was a glint in his eye of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他的眼中閃著幸福與滿足的光芒)
  • We fed the dogs with the remnants that had been kept for three days of a feast. (我們用已保存三天的宴席剩菜餵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