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f * out
(英) 趕走 (某人)
You’ll be turfed out of the organisation if you carry on being disruptive. (如果你繼續搗亂的話,你就會被趕出這個組織)
turf * out +
(英) 扔掉,丟棄
I turfed out all my old CDs and old shoes last week. (上週我扔掉所有的舊 CD 和舊鞋子)
閱讀全文
turf * out
(英) 趕走 (某人)
You’ll be turfed out of the organisation if you carry on being disruptive. (如果你繼續搗亂的話,你就會被趕出這個組織)
turf * out +
(英) 扔掉,丟棄
I turfed out all my old CDs and old shoes last week. (上週我扔掉所有的舊 CD 和舊鞋子)
閱讀全文
One’s eyes are bigger than one’s stomach 意為「眼大胃小」。當一個人本來吃不了那麼多,但看見那麼多好吃的東西,於是就買了很多食物或夾了很多食物在自己的餐盤裡,最後卻吃不下那麼多,就可用這句話來形容。
One’s eyes are bigger than one’s stomach 有時亦用於比喻的意思,指一個人好高騖遠,懷抱自己不太可能實現的理想、抱負或志向。這個慣用語源於 1500 年代末期,當時是寫成 one’s eyes are bigger than one’s belly,後者也是英式英語目前仍在使用的型態。
閱讀全文
Work 可當不可數和可數名詞用,兩者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
Work 用作不可數名詞時意為「工作;勞動」,其前不可有表示單數的不定冠詞 a,也不可加 s 變成複數型。至於指特定職業的「工作」,或者是指經常性、不情願或很難做的「工作」,英文叫做 job,是個可數名詞。例如:
Scorched earth policy 意為「焦土政策」,是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一種軍事戰略,指軍隊撤退時銷毀一切敵軍可利用之物的策略,如銷毀農作物、食物、設備和武器、破壞橋樑和建築物等。
現今這個慣用語係指任何無情的策略,包括為達到某個目的所做的破壞。舉例來說,某家受到惡意購併威脅的公司,可能採取使該公司運作上暫時比較不順的措施,因而不利於購併。
閱讀全文
If you will 意為「如果你願意那樣說的話;你若願意這樣說也行」,大多用於書面或文章中。這個片語旨在降低陳述內容用字遣詞不當或引喻失義的嚴重程度。在英文中,具有這種功能的字或片語就叫做 hedge word 或 hedge phrase。
例句:
What’ the catch? 意為「這裡面有什麼蹊蹺?」,其中關鍵字 catch 的意思是「隱藏或潛在的問題、缺點、陷阱或成本等;暗藏的不利因素」。這個慣用語於 1850 年代開始使用,據說與美國傳奇馬戲團經紀人兼表演者費尼斯‧泰勒‧巴納姆 (P. T. Barnum) 擅於宣傳及隱瞞真相有關。巴納姆這位著名秀場經紀人被稱為傳奇的娛樂教父,個人故事曾四度被搬上大螢幕,其中之一就是《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
閱讀全文
A: Too much 是一個修飾用的片語,意為「太多;非常,很」,可當形容詞或副詞用,如 He drank too much beer last night. (他昨晚喝太多的啤酒);She doesn’t like traveling too much. (她不太喜歡旅行)。
然而,儘管 too much/too little/too many/too few (其中 too 為副詞,修飾 much, little, many 和 few) 當形容詞用時,後面可直接接名詞,但這並不表示「too + 形容詞 + 名詞」這種結構可一體適用。非也! 因為 too 不能用於一般形容詞之前,例如我們可以說 The coffee is too sweet. (這咖啡太甜),但卻不能說 the too sweet coffee。因此,在「too + 形容詞 + 名詞」這種結構中,若形容詞為一般形容詞,則此結構的詞序必須做調整方能合乎文法。例如:
閱讀全文
train * up +
培訓;訓練
We need to recruit and train up more police officers. (我們必須招募和培訓更多警察)
trigger * off +
使 (人) 生氣
Our remarks triggered Paul off and he started shouting at us. (我們的話使保羅生氣,所以他開始對我們大吼大叫)
閱讀全文
Par for the course 意為「預料之中,不出所料」。這個慣用語源自高爾夫球運動,其中 par 意為「標準桿數」,但在大約 1950 年開始用於一般的情況,此後即廣泛流行,成為眾所周知的用語。
例句:
(動詞) 逼迫 (某人) 說出實情;對 (某人) 施壓來取得資訊。